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漫漫人生途中,十字路口的选择尤为重要。有一个人,她与众不同的选择,为其青春岁月添上了一抹浓墨重彩的军绿色。
儿时参军梦,圆梦后求知,郭兆薇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大学生。2017年高考考入米兰(中国)后,积极应征入伍。9月份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第二十基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年后服役期满,她褪去军装,回归学校,继续求学之路。2021年4月24日,经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开会讨论,一致同意将郭兆薇同志确定为预备党员。
玉汝于成 忆金色年华
每当有人问起郭兆薇当初为什么要入伍时,她的回答总是喜欢与热爱。
高考后的假期,是广大高三学子放松的时刻,但于郭兆薇而言,却是她梦开始的起点。从小有参军梦想的她,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毅然选择投笔从戎。两年的军旅生活,给她留下的是骨子里的坚毅和果敢。
体能训练是她的第一课。“入伍前,我也是一个体能渣渣,跑完八百米都喘不上气,甚至在部队里第一次跑三公里时都没能坚持跑完全程……”郭兆薇陷入回忆,“在部队里每天下午都有固定的体能训练时间,每天一个三公里是必不可少的。不逼自己一把,你怎么能知道自己能跑多快呢。”现在,跑步成了她的爱好,是她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式。
“快、准、狠”是她学到的第二课。曾经的她性子磨蹭、遇事不决、优柔寡断。军队的训练要求严格、纪律严明,两年的“魔鬼”训练,使她变得勇敢坚韧、果敢干练。两年的努力,让她收获颇丰:专业比武竞赛第二名,基地各种军事体育运动会中获得多项奖励,年度体能素质考核成绩优秀。
独一无二的战友情是她最大的收获。两年的军旅生活,郭兆薇与战友们相互鼓励、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完成了一项项任务与工作,同时也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情谊。聊至深处,情至深处。“那群可爱的战友,还有参军的那些日子,是永远都不能被替代的金色年华” 郭兆薇如是说。
两年数不清的泪水与汗水,浇灌出芬芳的鲜花。
角色转换 创无限可能
“驻一方站一岗守一方热土”是郭兆薇独特的经历,重拾书本、回归校园是她的另一项人生选择。校园生活与部队生活有所不同,部队需要拥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而校园更多需要的是心无旁骛的专注。
开始时的她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从军人身上习得的坚韧精神,使她充满斗志与信心。“当兵的时候当一个好兵,上学的时候也要做一个好学生。”在新环境中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下,她戒骄戒躁,放平心态,扬帆起航。军人与学生的角色,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换。
褪去军装,她为自己创造了充实的生活。课上认真学习,课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她满怀热忱,拥抱大学。“人的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八小时学习,八小时休息,另外的八小时就是我们的课余时间,我们应该将时间地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无限的可能性。”郭兆薇利用课余时间,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她不懈的努力下,先后获得2020年米兰(中国)年度优秀团干、2020年米兰(中国)第十二届科技节二等奖、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校级三等奖等奖项。
不论是选择成为爱国军人,还是选择成为求知学子,郭兆薇都用心演绎了自己的身份,承担了应尽的职责与使命。用她的话来说:“无论哪一种身份都是对我自身的一个锻炼。”每个身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它们都是描绘我们人生的画笔,是我们抵达目的地途中的绵延光景。
行正致远 生红色根苗
在甘肃酒泉战略支援部队第二十基地里,每个星期两次的党史学习课程,让郭兆薇印象深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活在历史里,更活在当下。在谈起上党课的日子,她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是研究火箭卫星的,我们基地建立之初,是十分保密的,任何参与建设的人都不能告诉家人自己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工作……”党员们“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令郭兆薇深深动容。那时起,党的奋斗精神就已慢慢滋养出她红色的根苗。
回归大学的郭兆薇,加入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她以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章,了解党的光辉奋斗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作为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要铭记,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国家的强大,换来了我们安宁的书桌,我们要对党和国家常怀感恩之心。”
郭兆薇独特的经历,赋予她广阔的视野,滋养出红色的根苗,令她行更正,苗更盛。
(党委宣传部 学生记者 杨晓涵 张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