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应由人大集体公布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7-12浏览次数:400

  继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后,国家文物局在其官网上公开了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包括去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数。其中,去年公务接待费支出为48.32万元,今年该项费用的财政预算提至151.85万元,增加两倍多。由于公务接待费预算的增加,国家文物局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总共667.43万元,比去年决算的593.53万元,高出近74万元。
  从科技部只公布今年预算数字,到中国工程院既公开今年预算数字也公布去年结算数字,再到国家文物局第一个公开不降反升的问题数字,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一点点挤着牙膏,也一点点更趋于真实。在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行政开支预算的情况下,国家文物局的公务接待费用反而呈两倍增长,当然不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在大多数部门迟迟不愿公开的背景下,国家文物局明知会遭遇质疑而依然选择公开,似乎也颇为难得。
  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时间表,各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可是,除科技部之外的其他中央部门对此承诺纷纷爽约。事实上,如果按照公布内容来看,科技部只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数,其实也不符合要求。换言之,真正按照国务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进行充分公开的,一家都没有。
  6月份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财政部报告的中央单位三公消费总数据,来自于每个部门的数字叠加,这一方面说明各部门数据早已计算统计出来,各部门拖拖拉拉不公开没有任何的借口。另一方面,这更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其实已经掌握各部门的三公消费数据。否则的话,如果财政部连数据来源都不提供,只突兀提供一个中央单位总数据,不可能稀里糊涂就得到通过。
  所以,中央部门三公消费数据,不应该等着各部门在各自做粉刷之后各自挤牙膏,而应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规定的格式直接予以集体公布。就像“自查自纠”往往靠不住,想要由各部门“自行公开”其向来视之为“国家机密”的三公经费,本身就存在天然的制度缺陷。既然没有一个部门自愿详细公开三公数据,那么全国人大就应该强制来做这件事情,以满足纳税人最为起码的知情权。
  (来论 作者:斯传 湖南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