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冯璐
发布时间:2021-12-31   浏览次数:3820

让每一片绿叶都享受阳光


——记优秀校友、“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冯璐  

 

【小档案】

冯璐,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996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校,现任合肥师范附小党委书记、校长。她热爱教育事业痴心不改,倾注全部心血教书育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和嘉奖,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先进工作者”“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星”“市青年五四奖章”“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18年,经过逐层选拔推荐,冯璐被教育部、中组部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成为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获此殊荣第一人。

【人生格言】 

  想,壮志凌云;干,脚踏实地。——冯璐
      

                     

她,20岁开始参加国家级信息技术课题研究;23岁,斩获安徽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6岁,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32岁,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41岁,在全市率先举办个人教学实践研讨会;42岁,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这是安徽省基础教育阶段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同年,成为安徽省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她就是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冯璐。

传承家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法国作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冯璐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家中长辈的敬业爱岗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她。冯璐的外公一生勤勉,为子孙后代做出了杰出的榜样。外公自幼勤奋好学,在上海的印染厂当学徒工,自学印染知识,钻研印染技艺,很快成为技术骨干。50年代,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搬迁来到合肥支援内地印染事业,后来成为安徽印染厂的业务副厂长、市纺织公司副总工程师。冯璐记得,小时候外公家里最多的就是一摞一摞厚厚的发黄的书籍,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中文或者别的什么文字,还有一本一本的印染布料小样,外公就常常埋在这些书和布料里,看着、写着、记着。妈妈告诉冯璐,文革前,安徽印染厂是合肥市主要工业企业,年产值占合肥市总产值的一成。外公最支持冯璐努力工作,自从冯璐上班以后,外公就开始为她做“教育教学剪贴本”,他把从各种报纸上看到的教育文章剪裁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废旧杂志上,贴完一本就带给冯璐,一共做了好几十本。

冯璐的大舅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致力于中国能源研究,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正高级工程师,发明了企业锅炉余热利用技术,并获得国家级奖励;大姨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留校任教师,正高级教授,主要研究信息通讯,曾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主持开展了电信管理研究的国家级项目研究;小舅是《健康报》驻安徽省站长,倾注全部心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国发稿第一。

冯璐的父亲是服装厂设备维修员,冯璐记得,父亲年轻时专注技术革新,为了改进国产缝纫机的性能,经常饭不吃觉不睡,甚至把床铺都搬到了单位彻夜钻研。父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将“平缝机”改成“绣花机”,使原本的手工绣花效率提高了100倍;又将“平缝机”改成“钉衬机”,与后期购买的日本先进机器性能相同,但价格低廉;他还发明了“羽纱缩水技术”“领口袋口剪切机”……他也因此荣获了“合肥市技术革新能手”的称号,业余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对冯璐影响最深的还是她的母亲。母亲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全国上下掀起教改热潮的时候,母亲毅然成为一名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成为“马新兰教改实验”的排头兵。记得那时,母亲总是夜以继日的阅读书籍、精心备课,常常有很多人来听母亲上课,母亲也常常外出学习交流。母亲在家里听马新兰的讲座录音,冯璐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听;母亲把学困生带回家中,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解难题,冯璐就拿出笔和小朋友们一起算;母亲回来讲述班上的学生怎样从落后变为优秀,冯璐也和她一起高兴……虽然,当时只有十岁的冯璐有时会抱怨母亲关心实验班的学生胜过关心她,但是当从母亲的同事那里得知实验班学生成绩如何如何优秀、学习能力如何如何出众时,冯璐的骄傲之情油然而生,也对母亲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冯璐,从小就有着很强的进取心,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最好,因此做事特别投入,小学时考试得99分都会大哭一场。工作以后,她把这股“倔劲”投入到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上。

不忘初心,扎根一线二十二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弹指一挥间,二十二年悄然而逝,冯璐把自己的青春芳华献给了钟爱的三尺讲台,即便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后,依然不忘初心,从未远离。

  1996年,冯璐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就把一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班交给了她。同年级6个班中,只有这个班在进行实验,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冯璐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没有资料可借鉴,没有前辈可请教,她担心自己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业而陷入了苦闷与压力之中,但是她很快从这种情绪中走了出来,并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冯璐说:讲台是她发挥聪明才智的最好场所,学校是自己完美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生命意义的乐园!

  信念是教师建功立业的基石。冯璐牢记陶行知“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导,身体力行。为了成功地上好每一节课,她阅读了大量的教学书刊、读物,搜集了大量的教改信息,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

  《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讲的是一种攀藤植物。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这一课,冯璐找来了大量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可是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冯璐还是没弄明白,自己都没有弄懂的知识怎么能够去教学生呢?为了探究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爬”法,冯璐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满大街小巷地寻找爬山虎的踪迹。终于,在一个小区里冯璐见到了攀墙而上的爬山虎。当时的兴奋劲,在多年后讲起来,冯璐还是情不自禁喜于言表。她小心翼翼地从中选取了一个枝条,并在枝条依附的墙上做下标记。整整一周,冯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快乐地去“拜访”她的爬山虎,观察其枝条的走向。终于,她弄明白了课文中所说的爬山虎“一脚一脚爬”,是指爬山虎的枝条上刚刚长出一分枝小嫩芽(一脚)就紧紧地“扒”住墙;等到再分长出另一分枝小嫩芽(一脚)再紧紧地“扒”住墙。要想生长,爬山虎就必须不断地长脚,不断地向上攀藤,周而复始,“爬”出一片郁郁葱葱。

教学中,冯璐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生动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秋天的风韵,她自己拿着摄像机实地拍摄制作了录像片《秋天》,并自配音乐,让学生们在舒缓的音乐中走进金色的世界;为了形象地描述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冯璐特地跑到菜市场录下商贩叫卖、讨价还价声,鸡叫鸭唱鹅欢声,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仿佛置身于热闹的集市中;在冯璐的精心编排下,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大海睡了》成了一首可以吟唱的摇篮曲……经过积累,冯璐总结出了“说、写四步训练法”——理清思路法、再现生活法、声音联想法、诱发情感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在二十四年的教学中,冯璐一直承担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的研究任务。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冯璐始终围绕语文的本体训练开展研究,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佳融合点,做足“听”“说”“读”“写”的文章。当她把“拼图说话”“网络阅读”“音频识字”这一个个新名字带给她的学生时,她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在实验中,冯璐大胆地对传统教学中“看图说话”课型提出了质疑——在传统的“看图说话”训练中,往往是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说一幅或几幅图,学生之间易受影响,容易形成思维从众定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一天,冯璐看着学生们正在玩的七巧板游戏茅塞顿开:能否在说话课上给学生提供大量图片,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自主拼图,练习说话?

经过反复尝试与摸索,冯璐构建了以“让学生主动学”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创建了在交互式教学系统中进行“拼图说话”这一新课型。通过改革,学生摆脱了传统“看图说话”中“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脑动、手动、口动,说、写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形象、生动了,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性提高了,课堂气氛变的轻松活泼了,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冯璐的《拼图说话》课在“全国第四届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会”上获二等奖;CAI课件《拼图说话》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课件奖。

十二五以来,冯璐重点研究的是“音频识字”。现行的教材通常要到二年级结束时才能识得1600字,这容易造成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只能阅读字数少、表达简单的短文,与思维和语言发展水平难以有效衔接。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低效的状况,帮助孩子们多识字、早阅读呢?冯璐结合前期的教学实践开始尝试“音频识字法”。

所谓“音频识字”,就是反复播放儿童喜闻乐见的音频材料,在充分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儿童指读材料,形成音形义对应的认识,从而轻松识字的一种方法。冯璐借助网络平台制作了一个节目“冯老师给你读经典”,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分段录制音频定期推送给学生,孩子们每晚听着音频入睡,早读的时间指读材料,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已经背下来《三字经》全文,识字量平均提高240字;接下来,用这样的方法听记《千字文》,一个半月不仅背下全篇,而且识字量平均又提高400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学习经历了一个以听觉支持的“整体输入”“无意识记”为起点,以目视指读的“自发模仿”为桥梁,最后通过音形义的一一对应实现“意义建构”为终点的过程。通过这样方式,一年级儿童就能够在一年内不知不觉地识记汉字1500多个,节约出了二分之一的时间,并且还能大量背诵传统经典,一举两得。冯璐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题为《音频识字,儿童自能阅读的前奏》的论文,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

  勤奋和进取造就了冯璐的教学日臻成熟。2002年,冯璐被评为“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8年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8年1月19日,包河区教体局为冯璐举办了个人“教学实践研讨会”,这是全市中小学教师此类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山之作,既是对教师个人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深度梳理,也是给青年教师指引了一条成长、成才之路,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爱生如子,叩响心灵爱的弦歌

对教改研究的无限追求,都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平日里,冯璐与孩子们同唱同跳,有心灵的沟通,也有感情的默契。当孩子们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冯璐总会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帮助他?她也会常常“扮错了角色”,有一次,一个孩子上课总是玩铅笔,冯璐就蹲下来对他说:“你要是再玩铅笔,妈妈就不高兴啦!”说完,她才发现自己说错了,可是那个孩子却特别开心,赶紧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冯璐说,走到学生中,感受他们无瑕的心灵,倾听他们美好的语言,探索他们顽皮中流露的智慧,体会他们受挫时隐藏的自信,她无时无刻不被感动着。

  2002年的7月,冯璐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整个暑假,冯璐只要一想到再也看不到那些熟悉的面庞,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开学后的一天下午,学生们要相约来看望老师,这令冯璐激动不已。

  6点刚到,孩子们按时来到教室。眼前的景象让冯璐惊呆了。那是全班60多个学生,一个不落地出现在她的面前,每人手里还捧着一束鲜花,齐声对她喊道“祝冯老师生日快乐!”刹那间,冯璐变得不会说话了,只会拉拉这个,抱抱那个。“我们知道您的生日就在这两天,我们就趁这个机会替您一块儿过了吧。”“是啊是啊,宇昊已经去拿蛋糕了,待会您可要多吃点。”冯璐这才回过神来,和孩子们边聊天边等待拿蛋糕的同学。

  天色渐渐暗了,宇昊却还没有到,冯璐开始有些担心,刚想让其他同学给他打个电话,宇昊却一身狼狈的出现在教室门口。“对不起,冯老师,我骑自行车时摔了一跤,蛋糕……给摔坏了。”他的虽然声音很小,却引来其他同学的一片埋怨。冯璐看着满身灰尘的宇昊,却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一把把他抱在怀里,为他拂去身上的尘土。

  尽管蛋糕不漂亮了,大家还是插上蜡烛为她唱了生日快乐歌,并把奶油涂抹得她一身都是。冯璐却并不反抗,“整个教室弥漫着奶油和鲜花的香气,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至今我还闻得到它的甜美,一生难忘。”

  一个小学毕业18年的学生在回忆时说:“我遇见过很多位老师,但是印象最深、感触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冯璐老师。在小时候,她像一个榜样,我们都想和她一样,每天都开心的笑着,用正能量感知和感染着这个世界……感谢冯璐老师6年的栽培,因为小学的培养使我养成了终身受用的品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勿忘初心的坚持着;遇到争执或者不平的事情,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遇到夸奖和赞美时,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去完善自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冯璐用她全身心播撒着爱的雨露,让每一片绿叶都充分享受着阳光。她真的很喜欢这些孩子,2004年,冯璐把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3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希望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牢记使命,常怀感恩“反哺”母校

冯璐说:师范附小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冯璐对学校的培养之恩深深铭记在心,要尽己所能回报母校。她倾注心血带领学校教师共研共进,她为青年教师建筑“青蓝工程”,为骨干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为资深教师搭建“教育教学督导联盟”。她重视教研组建设,定期召开培训例会,她说:教研组长最关键,他们的能力强了,就能带好全校每一位老师。她在校内设立“启智课堂研讨日”“启思教研日”“教学一日视导”,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她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进行帮扶指导,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学改革。

冯璐与同事们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设计了五色五字特色课程,指导学生选课参与,发展多元智能;延续学校的信息化特色,努力架构符合新时期的“智慧校园”体系。

在冯璐的带动下,整个合肥师范附小的教师们热心教改、致力教研蔚然成风。经过冯璐和其他教师的努力,合肥师范附小承担的十多项国家级课题顺利结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屡获佳绩。

冯璐亲手培养本校和包河区名师工作室的几十位徒弟,他们中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课堂评比一等奖,多人成长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013年,合肥市教育局组建了首批4个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冯璐被市教育局遴选为“合肥市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基地‘领衔名师’”,担负起培训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重任。七年来,她带领全市骨干教师开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创新研究”等主题研修,培训教师万余人,探索了“12345学导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逐步形成骨干教师培训文化,得到市教育局充分肯定。

有人说,生命如水,撞击岩石能溅出美丽的水花,跌下悬崖则形成壮丽的瀑布,即使在最平坦的地面,亦能奉献点滴,滋润万物。当无数的桂冠“飞”来时,冯璐并没有沉溺其中,迷失自我。反而,面对“优秀”二字,她深感重若千斤,她说,荣誉代表过去,荣誉是前进的助推器,是动力。她要“而今迈步从头越”,鼓足勇气,超越自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一辈子当教师,就像波澜不惊的小溪,周而复始又悄无声息地流淌,用慈爱呵护天真,用智慧浇灌稚嫩,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翼放飞理想……冯璐如水的生命流进了学生的心田,融入了她至爱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