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
发布时间: 2011-04-22 浏览次数: 125

        摘 要 :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 , 通过在教学班开展“设置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的活动 , 收到了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证明 , 这种形式既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 同时对于提高“两课”教学实效具有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一定意义上说 , 《思想道德修养》 ( 以下简称《修养》 ) 课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向大学生提供科学地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理论 , 在于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潜力 , 发挥主观能动性 , 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修养》是以关切的面目出现在大学生面前的。但大学生学习兴趣怎样 , 效果如何 , 以及如何提高学习实效 , 历来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应该承认 , 《修养》课教学“言者谆谆 , 闻者藐藐”决非个别高校的个别现象 , 任课教师是“山歌难唱年年唱” , 无时不在求索 , 企求获得突破。湘南学院两课教师在《修养》课教育教学中 , 通过在教学班开展“设置心理健康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的活动 , 走出了一条《修养》课教学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结合的新路子。

         一、“设置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活动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需求 , 走出了一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 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好路子湘南学院地处湖南郴州市。这里的大学生思想活跃 , 综合素质好 , 一次就业率高。湘南学院不是名牌高校 , 但其毕业生深受广东、浙江等地用人单位欢迎 , 因此 , 湘南学院文凭经常被假冒。湘南学院学生成才欲强烈 , 自我定位高 , 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近些年呈上升趋势。过去也有学生因各种原因休学、退学 , 但大都是非心理问题或非心理因素造成。而近些年部分大学生的休学、退学近 30% 是由于心理问题或心理因素造成的 ,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为《修养》课教师 , 面对这种状况 , 深感有义务去改变或者说遏制这种状况的蔓延。《修养》课中关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 客观地说这部分内容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 但要收到教育实效 , 需要多方面努力 , 同时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特别是让那些受到挫折和不幸的学生都能保持健康心理就绝非易事。

        因此 , 作为一个对学生成长和党的事业有高度责任感的《修养》课教师 , 对发生在自己任教过的班级的问题 , 在感到自责和不安的同时 , 应该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 那么如何才能在教育效果上实现突破呢 ? 从《修养》课教师力所能及解决问题的角度看 , 主要是如何有效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显然 , 这就不能囿于课堂教学 , 而必须探寻一种既不脱离《修养》课课堂教学 , 又要超越《修养》课课堂教学的形式 , 才可能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迈出步伐 , 取得成果。于是 , 在教学班中开展“设置心理健康信息员 ( 以下简称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活动的创意就产生了。这种将《修养》课理论付诸实践的形式 , 很快为大学生所接受和欢迎。自荐担任信息员的热烈场面说明了这一点。信息员的工作效果也说明了这种形式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信息员在《修养》课教师主持下产生。产生的形式是自荐和推荐。名额视教学班大小和男女生结构而定 , 一般 1-3 名。任职条件 , 主要看是否对心理健康有兴趣 , 是否热心为班里同学服务 , 自身情绪方面是否稳定 , 是否善解人意、关心他人。

        赋予信息员五个方面的责任。一是了解班里所有同学的情绪变化 ; 二是关心班里所有同学的心理健康 ; 三是主动与有关同学接触 , 去抚慰、温暖其受伤的心 ; 四是保障同学心理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 五是必要时 , 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修养》课老师或系领导。信息员的工作由《修养》课教师直接领导和管理。

        这种活动得到了学院党委的肯定和各系部的支持。从而逐步发展并形成为一套较健全的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

        实践证明 , 不采用新的途径和方法是难以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问题的。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 要做的工作很多。例如 , 象教育部以及许多高校要求的那样 ,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和测量室、配备专职人员等。但作为一所规模不大的本科层次的高校 , 这只是一个努力方向 , 短期内不可能做到 , 即使做到了 , 效果也不一定就很理想。因为从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来看 , 主体足够的预防意识和调节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 , 从米兰平台实际出发 , 立足于教育预防 , 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预防为主、预防为先、预防第一”是米兰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要搞好米兰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只能走自己的路。

        二、以对学生负责为动力 , 扎扎实实地做好“设置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的工作

        设置信息员是为了“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为此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班集体的五条标准 , 颁布了十条实施细则 , 使每一条标准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这一活动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

        第一 , 做好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在一年一期的《修养》课教学中 , 扩充心理健康内容和增加课时。这是个基础环节 , 至关重要。一方面 , 因为面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尤其是新的人际环境 , 相当部分新生会发生因人际交往不良而带来的自我封闭、焦虑、压抑、紧张等心理情绪 , 这些不良情绪 , 容易演变为心理障碍 , 甚至于出现精神分裂。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活全过程考虑 , 必须在一年一期为学生打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了解诱发心理疾病的主客观因素 ,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尤其要强调指出 , 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提高主体自身心理调适能力 , 在于健全的人格 , 因此加强个体思想道德修养对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 , 在此基础上搞好宣传发动工作 , 利用广播、黑板报在全校营造出浓厚的预防心理疾病的氛围。

        第三 , 关心信息员的工作和他们的进步。信息员不是学生干部。信息员由《修养》课教师联系和管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进步 , 《修养》课教师要关心 , 要主动与系部联系 , 对于他们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不断激励他们搞好信息工作 ,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 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第四 , 做好“心理健康班集体”的评比工作。

        第五 , 表彰“心理健康之星”。“心理健康之星”由自荐和推荐产生。凡自认为或他人认为“面对挫折和不幸能保持心理健康 , 即不良情绪不会连续在三天以上者”均应上榜受到班、系、学校不同层次的表彰 , 颁发荣誉证书。这一环节对于强化心理健康预防效应有独特作用 , 特别是对于遭受情感挫折、心理又较脆弱的学生有正向拉动效应。

        第六 , 《修养》课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 , 学校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与时俱进 , 塑造相应的知识结构 , 如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学校卫生学理论、精神医学知识、心理测量与统计理论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三、“设置心理健康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集体”活动 , 有效地维护了大学生心理健康 , 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从信息员汇集的材料和综合情况来看 , 不但整体心理健康达到了预期目的 , 而且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积极变化。

        第一 , 强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 有效地维护和增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

        全校学生心理都是健康或比较健康的。例如 :2000 级数学系二班信息员判断 : “整体心理情况属于正常。” 2001 级音乐系一班信息员认为全体同学“对未来十分的自信”“集体荣誉感强 , 团结上进”。 2000 级体育系三班信息员认为“心理状况非常健康 , 人际关系非常和睦”。 2000 级体育系二班信息员分析认为 : “心理还是健康的。”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一个基本事实是 , 从 2000 年开展“设置信息员 , 创建心理健康班”活动以来 , 迄今为止 , 不但学生中再未出现恶性案件 , 而且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的休学、退学等问题也没有再发生了。 ( 这几年因为扩招 , 有的同学进校后又退学的比例在上升 , 但都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 , 而非心理问题或心理因素。

        也许有人会问 , 心理健康信息员 , 他们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和受过严格心理咨询训练 , 怎么会工作 ? 哪来那么好的效果 ? 实际证明 , 这种疑虑是多余的。

        首先 , 信息员的作用和优势不在于治疗 , 不在于咨询 , 而在于充分掌握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信息。他们与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 , 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尽在他们眼底和心中。他们把所在班的有关心理信息汇集到《修养》课教师处。同时角色职责也要求他们去把握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如果同学遭受挫折和不幸 , 或有同学出现心理异常 , 必须主动与其交流 , 去抚慰那颗受伤的心。如 2000 级体育一班信息员一天深夜朦胧中听到一位同学在床上抽泣 , 马上起床问究竟 , 原来是这位同学在父亲去世后 , 现在又因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的危险。信息员一方面劝慰他不要过分难过 , 同时动员同学们捐钱资助 , 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 , 为他争取到了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 , 这位同学最后终于决定继续完成学业。现在他学习劲头很足 , 精神面貌很好。这种从维护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做抚慰工作 , 去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 从一定意义上讲 , 当然也属于心理治疗 , 但这种抚慰与一般的思想教育工作相比 , 效果更加明显和具体。

        其次 , 信息员本身的角色存在 , 在班里会产生心理预防效应。因为信息员的存在 , 客观上就会起到一个唤起同学们预防心理疾病的作用。信息员们有几句口号 : “心理不平衡的朋友 , 请找我们安慰天使 ! ”“改变你的认知 ! ”“让我抚慰你那颗受伤的心 ! ”正是由于信息员的存在 , 正是这么几句口号 , 必然产生情绪唤醒作用 , 使性格内向 , 不愿交流、沟通的同学有意识地主动与同学交流 ; 正是存在于同学中间的这种“预防效应” , 使遭受挫折和不幸打击的同学产生心理自卫。同时会即时受到信息员的安慰 , 耳边不时响起亲切的“千万不要让消极情绪持续下去 , 危害你的心理健康 ! ”的亲切呼唤。正是这种预防效应 , 产生了惠及全班的预防功能 , 提升了全班同学的预防意识 , 把可能导致产生心理疾病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也完全符合教育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要坚持重在建设 , 立足教育的方针”。

        最后 , 必须指出全班同学都具备了一定的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 这是信息员能产生“预防效应”的必需背景或者说是一个必备条件。缺乏这个背景 , 信息员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前已述及 , 在一年一期通过《修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 , 全体同学都了解了妨碍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 掌握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等。大学生有了这个知识背景 , 信息员就有了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 才可以产生信息员的教育预防效应。信息员的角色活动 , 才可能产生回响。此外 , 《修养》课教师与信息员的隶属关系也对信息员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 信息员的角色存在以及信息员的工作所产生的预防教育效应 , 是班、团干部不能取代的 , 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 信息员的作用 , 比一般的心理咨询老师更有价值 , 如果从已经取得的《修养》课的实效性来看 , 更具推广意义。

        第二 , 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人际关系不良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信息员普遍反映 : 他们所在的班“由于心理健康意识的强化 , 也相应地提高了同学们主动搞好相互关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班级、寝室人际关系就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大家感到集体的温暖 , 感到离不开集体。反过来集体的温暖又降低和减少了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第三 , 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从信息员的汇报材料看 , 可感受到同学们多方面的积极的变化。如“学习积极性提高”、“没有看到打架的现象”、“申请入党的同学很多”、“很少有违纪现象”等。学校有关部门的材料与信息员反映的情况基本吻合。如“补考人数呈下降趋势”、“有的班申请入党的学生比例达到 80% ”、“因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处分的学生呈下降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