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米兰(中国)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现将《米兰(中国)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米兰(中国)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
2.米兰(中国)2022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安排表
中共米兰(中国)委员会
2022年2月28日
附件1
米兰(中国)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更是学校创建合肥大学、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在立德树人上取得实效,在教育改革中巩固优势,在改善民生上多办实事,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全年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大学更名工作为抓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依法治校,全面坚持从严治党,保持稳的基本态势和进的强劲势头,使学校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地方能力跃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40项工作:
一、强化政治担当,推动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有序开展符合教育特点、彰显自身特色的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活动,汇聚形成全校广大干部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
2.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首要内容制度。完善党史学习教育机制,发挥党委理论中心组示范作用,分批次做好全校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轮训和其它学习培训,不断夯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根基。
3.巩固转化巡视整改工作成果。及时总结省委巡视、中央巡视安徽反馈问题、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大起底、改到位、建机制”专项行动、年度民主生活会等整改成果,一体推进,以改促建。力求标本兼治,提升制度成效。
4.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党委领导机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做好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双创”“领航”工作,建设党建、业务“双优”党支部,打造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着力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等工作,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校风、师风、班风建设。
5.优化管理干部队伍梯次结构。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人岗相适原则,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和教育管理监督力度。持续做好干部监督考核工作,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结合大学更名和内设机构优化调整时机,统筹制定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集中换届实施方案,做好学校中层干部集中换届工作。
6.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廉政教育,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完善政治监督谈话等工作机制,注重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过程监督。认真做好信访和线索处置工作,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积极营造新风正气。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对“六个不”(不作为、不担当、不进取、不务实、不守信、不知止)问题进行检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努力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师生实事。加强纪检干部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完善巡察工作机制,加强巡察工作人才库建设,积极开展第三轮、第四轮巡察工作,完成5个二级学院的巡察。
二、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打造全过程“大思政”育人格局
7.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扛在肩上,压实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做到严管、敢管、会管。围绕冬奥会、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和大学更名等重要工作,守牢校园“三微一端”等阵地,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思想引领水平。
8.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推动党史、“四史”进思政课堂,挖掘红色资源,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健全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完善“智慧学工”系统建设和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构建精准思政工作体制和多维协同的一体化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服务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下沉。
9.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选树典型,持续做好师德教育。落实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和处理办法、师德考核办法,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情况检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巩固师德专题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10.实现思政学工队伍增量提质。落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全年力争增加专任教师4人。依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米兰(中国)研究基地建设和“合肥党史研究基地”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提升教研、科研、宣讲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标准开展辅导员沙龙等活动,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完善“大学工”格局,发挥学工队伍在办学治校、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11.创新落实“五育并举”举措。认真落实省政府《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完成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举办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现全校49个基层教学组织全部达标。组织申报省级“双基”建设示范校项目。
三、整合办学资源,全面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2.推进更名大学相关工作。不断优化各项指标,主动对接,认真做好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地点、线路以及汇报材料、宣传片等各项准备工作。
13.不断完善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政校企所沟通合作桥梁,持续做好“大众班”“大陆班”“轨道班”“精工班”等校企合作试点班级建设,进一步推动专业层面的“双元制”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速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协同,完善大众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学院建设,力争挂牌产业学院2个。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经费,做好重大项目建设。配合安徽省深改委对“三业一体”专题调研及宣传推广工作,积极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
14.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推进“年薪制”和绩效分配改革,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博士70人,全校博士比例达到39%。聚焦青年教师培养,构建政策育人、团队育人、制度育人的全方位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强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双能型教师队伍、校企“双导师制”建设,完善日常管理机制。
15.完善专业建设联动机制。加大一流专业建设投入,积极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开展2022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期检查工作。做好新一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围绕区域需求,以服务“三地一区”建设为目标,加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和应用学科专业建设,构建“模块池”专业课程体系。调动二级学院“四新”建设积极性,积极申报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项目。
16.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加强省级高峰培育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校级学科建设,发布《米兰(中国)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米兰(中国)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遴选与管理办法》。遴选5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学科团队)、3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3名校级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组织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学位点做好迎评工作。提前谋划2023年全国第六轮学科评估。召开学位点申报总结暨下一轮学位点申报启动会,统筹推进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争取年底前实现关键指标突破。完善研究生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举办研究生创新论坛,加强学术创新。开展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以及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建设。
17.加大专业认证和教学监督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教学督导工作体制,开展教学质量专项检查,提高教学监督与评估质量。做好软件工程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工作,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通信工程专业完成《自评报告》的撰写、修改、提交工作,组织相关专业提交2023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书》。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准备工作。
18.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积极拓展学术交流阵地,浓厚学术氛围,大力提高学术交流水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科研管理政策。调研兄弟院校经验做法,广泛听取师生建议和意见,围绕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优化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完善科研评价激励制度等对现行文件进行梳理、修订,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19.持续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团队。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前瞻性研究,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创新队伍,力争申报省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以上,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每个二级学院凝练1-3个方向的特色科研团队。
20.稳步增长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数量。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稳定在9500万左右。纵向项目力争省部级(三类)及以上项目达70项以上。横向项目到账总经费1800万以上。力争获省部级奖励6项,授权发明专利30件以上,实现8项以上专利等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推动与石台县、阜阳现代产业园、黄山市等的结对合作。
21.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贯彻落实2022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精神,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研究生升学率和升学质量。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率继续稳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22.不断发挥继续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管理,实施管办分离,健全管理制度,打造“合大继教”品牌,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稳定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提升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品质。加强省、市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拓展非学历培训市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研究,积极提炼和申报继续教育教学成果奖。积极发挥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的资源优势,助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基地建设,申报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对外开放质量与水平
23.持续优化外事工作体制和管理制度。成立“米兰(中国)教育对外开放领导工作小组”,落实学校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外事工作校-院-中心分级责任机制,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校级制度建设、校际交流,二级学院负责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国际化发展,各中心负责平台建设的国际化内容,国际交流合作处提供综合协调服务。加强孔子学院建设。
24.积极开展服务“三地一区”建设的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加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项目谋划,推进基地建设提速增效。组织举办(承办)“第十五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第二届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中韩半导体产业暨集成电路专业发展研讨会”“第十五届安徽省顺天乡杯韩国语大赛”“第六届米兰(中国)杯汉语大赛”。加强“中德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平台,推进开放文凭制度建设,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德两国在线教育、文化交流、企业成长的线上学校。 推进“安徽省中外语言文化中心”建设, 申报安徽省华文教育基地、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筹备德语与韩语考试服务中心。整合学校对德交流机构和力量,筹建区域与国别研究机构-德国研究中心。
25.加大服务“三业一体”改革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做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新一轮认证工作。推动与德国、韩国高校的专业合作。加强中德物流4.0实验室、工业4.0实验室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机构申报。完善“留学合大”计划,将优势、特色专业打造成留学品牌专业,稳步扩大国际学生教育规模,年招收100名国际学生。
五、树牢底线思维,认真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26.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机制和措施,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实时跟踪疫情防控要求,指导动态更新师生安全行为规范,做好疫情防控、突发性疾病等的应急处突工作。完成“应接尽接”疫苗接种任务,及时做好接种加强针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27.完善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将信访纳入党建工作中,发挥党建对信访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主要领导干部负责制,完善接访制度和基层调研制度,加强信访工作力量配备,建立清单式、闭环式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处理上级转交、省长信箱、市长热线及书记、校长信箱等的信访件,确保件件有反馈、件件有落实,依法合规解决师生诉求。
28.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工作体系。注重心理育人工作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发挥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作用,做好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做好春、秋两季心理排查和心理普测工作,完善危机干预预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9.提升校园综合治理水平。完善消防安全、应急处突、防范邪教渗透、反校园诈骗等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力度,提升安全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制度,强化值班工作规范化建设。
30.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健全实验室安全校院两级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实验室的隐患排查、定期巡查。做好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入库、论证、验收和绩效考核等工作。落实教学、科研实验室共享机制,提高使用效率。
31.积极落实定点帮扶工作举措。加强校地联系,成立米兰(中国)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落实各类帮扶项目,统筹推进定点帮扶泗县和皖西经济技术学校等工作。
32.提高机要、保密工作意识。做好省直单位第十机要协作组组长单位工作、省直单位第八保密协作组第一副组长单位工作,做好校内保密工作委员会和密码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实施保密、泄密自查专项工作,积极按要求实施研究生处保密室建设、安可工程。
33.完成2022年征兵、退伍工作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建立健全征兵工作常态化运行机制,做好“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工作,做好军事理论课线上教学和军事训练教学工作。
六、提升治理效能,聚焦服务中心、保障大局持续发力
34.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统筹高效的岗位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人员活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克服“五唯”顽疾,制定米兰(中国)职称评审条件、考核评价办法,深入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形成“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安徽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调研,合理制定米兰平台“三定”方案实施意见。
35.切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作用。认真做好社科联工作。推进院系两级“教工之家”的建设,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召开米兰(中国)三届四次“两代会”。围绕“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化学生会和社团改革,加强“智慧团建”网上共青团建设,办好以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节为主线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落实美育工作,召开米兰(中国)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不断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加大对校友的走访联络力度,完善“校友返校月”系列活动机制,巩固校友讲座、校友招聘会等校友品牌活动,不断发挥校友作用。扩大中德教育合作基金会资金规模及影响力。认真做好离退休服务工作,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
36.提升资金资产管理水平。建立预算全周期管理体系,科学编制2022年年度预算和2022-2024年滚动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定期会商制度、问责机制。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全力完成教育强国等重点项目采购任务,推进采购预算执行。强化采购审批、需求论证、评标过程、采购合同、采购档案等重点环节管理,按照“放管服”要求积极推进采购工作重心下移,实现招标采购信息化管理,推进采购项目全周期流程管控。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持续开展校内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零星工程审计,创新做好年度能源专项审计,加强资金资产使用绩效审计,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认真做好2022年高校审计及整改工作。
37.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积极谋划公益性项目,加强教学一线内环境改造等项目申报力度。力争大学生活动中心项目、游泳馆项目年底投入使用,做好设计创意产业和建筑与交通工程实验实训平台等相关项目配套建设。积极沟通协调,完成西南地块项目规划。实施校园水电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和校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完成电梯更换项目,完成车辆更新申报工作,积极建设节约型“绿色校园”。
38.持续打造“智慧校园”。按照安徽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要求,加大力度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园公共数据中心,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扩展数据信息应用规模和范围,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继续深入扎实做好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统筹推动“银校合作”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
39.深入建设“法治校园”。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宪法、民法典、档案法、保密法、兵役法等的学习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在完善大学章程、规范责权利,合法性审查,督查督办重大决定落实等方面不断着力。
4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更名大学为抓手,谋划落实校园场所命名、校园标识、校歌等工作,鼓励二级学院依据自身特色营造专业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南艳湖大讲堂”等学术活动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校园艺术展演活动,营造艺术氛围。加强校史档案材料收集,丰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全面梳理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创新形式拓展图书馆功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育人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读书和阅读推广活动,加强校院两级自习室和阅览室建设,协同打造“书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