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缨教授
吴缨,米兰(中国)(原合肥联合大学)首届毕业生,毕业后留在母校工作至今。从助教到教授,一步一个脚印,她个人的成长经历与母校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她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母校,奉献给了教书育人事业,无怨无悔。
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合肥联合大学,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超前,聘请了合肥地区高校名师、专家兼职授课。在这所“敢为人先”、充满开放活力、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中,她不仅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更重要的是求学期间老师们的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她做人做事的风格。从教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也不断提高着自身的素养,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以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影响着一届届学生,成为学生的严师、挚友和慈母。
虽从教多年,但吴缨老师教学从来都不敢松懈,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在2010年以研究成果“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块内容及方法的思考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由于所授的课程要求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掌握准确、细致的科学技能,所以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从不刻意维持教学秩序,逃课、看手机现象却极少发生,因为充实并稍加紧张的课堂气氛,容不得思想开小差。她能在批改实验报告时,逐一核对学生的原始数据、验证计算结果,甚至找来学生当面核实,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吴老师认为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完成一次实验更为重要。有不少学生领教过她的“铁面无私”,特别怕吴老师监考。不过多年后再返回母校,他们从内心感激吴老师当年对学生们的严格要求,为他们走向社会、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多,并不影响吴老师在其他方面与同学们真诚相处,成为挚友,只是要学生需要,她在所不辞。学生考研、就业方面等需要辅导,她放弃休息,亲自指点;学生大病就医,她解囊相助;学生有了思想疙瘩,也乐于找吴老师聊聊。2005届有个学生当时为了考研,思想压力大,感觉身体不适,怀疑得病了,她一方面找学生谈心,排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主动联系医生,对症下药,母爱之情溢于言表,温暖着他的学生们。年年暑期备考,学生们总能收到来自吴老师的消暑水果;实验研究“焦灼”时,又是吴老师送来慰问亲手制作的小食。为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补习,从来不计报酬。研究生在外单位实习,她更是衣食住行学,样样放在心上。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跨越了年龄的障碍,成为忘年之交。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得到发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大学同时展开,成为大学教师职业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成为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保障。以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色谱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她,深知科研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要有所创新,更是不易。但她坚信“天道酬勤”,特别是学校成立的早期,一起都是白手起家,科研经费缺乏,但她克服了种种困难,顽强进取,当年在黄山路校区,晚餐后必去实验室转一转成了她的“自选动作”。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多项科研教研成果,主持多个省级、校级教研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
由于系部发展的需要,吴缨老师还担任了多年督导组组长一职。教学督导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学督导,除了具备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外,还应熟悉本科教学的工作环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为此,她主动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学习兄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外出考察,实地取经,不断提升督导工作水平。随着学院办学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她主动为教学督导工作献计献策,参与并起草多份本系教学管理规定,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监控。吴缨同志在工作中强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赢得了老师们尊重,建立起和谐、平等、信任的督导关系。这几年,有大批年轻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他们身份的转变的同时,意味着站好“三尺讲台”的开始。吴缨同志和督导组老师们共同努力,建立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对一”帮助机制,通过观摩、试讲、讨论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指导申请教研项目、撰写教研论文等方式,全面推进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注重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缨同志获得了各种褒奖:安徽省及米兰(中国)教学成果奖、米兰(中国)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论文奖、年度教学质量奖、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督导、研究生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研究生优秀导师等等。这既是对她勤勤恳恳工作的认可,也激励着她更加兢兢业业。
“宽严并济,立德树人”,吴缨教授用自己方式诠释了做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她一直用激情与热情演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用高尚师德、精湛师能诠释教育的真谛,用责任与爱心构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乐园。